信息中心

期待更多的人关注三峡

撰文/郑守仁

人类自古以来就逐水而居,这是为了生存所做出的必然选择。

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一样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今天,长江流域居住了超过全国l/3的人口,创造了全国34%的GDP。长江提供了全国35%的水资源,48%的技术可开发水能资源和56%的内河通航里程。

长江为中华民族孕育了生命,创造了繁荣。然而,它又一次一次以其凶猛的洪水冲溃大堤,肆虐江汉平原,给它的子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据统计,自汉朝始至清末,在长江上发生的重大洪水灾害达214次,平均每10年一次。20世纪的1931年、1935年和t954年3次大洪灾夺走了31万人的生命。

1992年4月3日,代表着12亿中国人民意志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做出了一个关于长江的重大决策:兴建三峡工程,从根本上改变长江流域的防洪形势,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发电、航运和其他效益。

长江水利委员会是承担三峡工程设计总成任务的单位,这是国家对我们最大的信任。笔者作为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全面负责三峡工程设计工作,深感肩负的责任重大。在三峡工程建设的日日夜夜,我始终牢记周总理的谆谆教导“在长江上建坝,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组织科技人员科学严谨,精心设计。在修建这个世界上规模最大、综合效益最大的水利枢纽的过程中,全体三峡工程建设者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在水深60米,实际截流流量达8480—11600立方米/秒的长江上成功地实现了大江截流。

采用先进的皮带输送混凝土运输和浇筑技术,高质量、高速度地建设了一座长2309米,高181米,总方量达1610万立方米的混凝土大坝,其月、日浇筑强度一次一次地打破世界纪录。

在左岸宏伟的山体中开挖建设了长1621米,宽130米(包括中隔墩岩体),边坡高170米的双线5级船闸,人字门高38米,宽20.2米,单个门重850吨,24个门总重量超过2万吨。

仅用5个月的时间建起了一座高百米的碾压混凝土围堰,在完成了三期施工挡水任务后,在45.3米的水深条件下使用191.5吨炸药一次爆破予以拆除。

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实现了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的全部国产化,建成了总装机容量为2250万千瓦的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

2006年5月20日,大坝全线施工至设计高程185米,三峡工程从建设阶段转入初期运行阶段。2008年汛未开始实施175米试验性蓄水.2010年10月蓄水至设计水位175米。建筑物各项监测和水轮发电机组试验成果表明,大坝、船闸、电站厂房等建筑物运行性态正常,水轮发电机组运行况态良好。

在试验性蓄水阶段,全体工程建设者一起等待着大自然对我们交出这份答卷的评判,也以最诚恳的心情聆听各界对三峡工程的多种评论和质疑意见。在这里,借此机会谈一点个人看法。

在三峡工程的规划,设计阶段,我们对可能的生态环境负面效应曾分阶段做了反复的论证,这5年的运行情况如何?

泥沙:应该说比预计的情况好得多。三峡水库泥沙年淤积量为1.4亿吨,仅为预计淤积量的40%。重庆港没有出现一些专家担忧的大粒径推移质淤积河道的现象。

地震:水库诱发地震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三峡工程初期蓄水,最强烈的一次为4.1级,远低于规划阶段设计预测的5.5级.近3年的监测数据表明,三峡水库诱发地震活动程度明显趋弱。

水质:三峡水库总体水质为II~III类,蓄水前后没有明显变化。支流出现水华、富营养化等问题,在三峡工程后续工作中,将着重处理这些问题。

地质灾害:库岸出现局部崩塌、滑坡等现象,但未出现人员伤亡事故,说明库区地质灾害治理成效显著,库岸再造渐趋稳定。今后还会在地质灾害治理和预警预报方面继续开展工作,以确保库区居民和通航船舶安全。

三峡工程蓄水以来,是否按初步设计确定的指标,发挥了其应有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防洪:2010年,长江中游发生了一次大洪水,三峡水库入库洪峰流量达70000立方米/秒,超过了1998年三峡坝址最大洪峰61000立方米/秒和宜昌洪峰63300立方米/秒。但长江大堤上没有出现数百万军民严防死守的场面,更没有发生任何溃堤险情。经三峡大坝削减为40000立方米/秒的洪水与下游与汉江的洪水安全错峰,保证了江汉平原和武汉市的安全。

发电:目前,三峡已累计发电近5000亿度。三峡为用电负荷快速增长的华东、华中,华南电网注入了活力,它替代了2.3亿吨的燃煤,减少了3.65亿吨的温室气体排放,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难以用数字算清。

航运:2010年,三峡船闸的实际货运量已达7880万吨,下行过闸货运量达4281万吨,接近初步设计按2030年水平年计算的单向货运量5000万吨。三峡水库使汉渝航道货运时间缩短了l/3。

供水和抗旱:2008年和2011年,按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要求,三峡水库向中下游补水,以保证抗旱的需要。2011年已向中下游补水200多亿立方米,相当于5座密云水库的蓄水量。

5年的时间,对于评价这一巨型工程的功过显然是不够的,我们期待全国人民继续关注三峡工程。本期《科学世界》主要介绍一些基础的科学技术知识,便于读者更好地解读有关三峡工程的各种信息和质疑意见。笔者坚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终将给出结论:

三峡大坝是一座中华民族的丰碑!

  (郑守仁,水利水电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63年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现河海大学)水工专业。先后主持乌江渡、葛洲坝工程导流截流设计、隔河岩工程现场设计。1994年至今任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兼三峡工程设计代表局局长,负责三峡工程设计。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和一等奖各1次,二等奖2次,国家优秀设计金奖和银奖各1次。)